2020年,学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全国全省职业教育会议,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和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政策,结合学院实际,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内涵建设为主线,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重点,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保障,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办学特色和优势,推动学院“建章立制年”各项工作高质量稳步发展。
一、重点工作
(一)党建引领。坚持和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学院党委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支持院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完成。
(二)疫情防控。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校园安全作为学院工作的首要任务。持续做好复学前后疫情防控工作,把健康教育和心理抚慰作为学生工作重要内容。
(三)依法治院。2020年是学院“建章立制年”,建立健全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以学院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形成有章可循,有规能依的法治校园氛围。
(四)健全机构。建立党总支、健全党支部,成立教研室、规范实验(训)室、设立督导室,成立院工会、设立分工会,成立院团委、设立团总支,建立学术委员会和知识分子联谊会。
(五)方案优化。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要求,优化学院2020级各专业、各类型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四川省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意见》(川人社发〔2011〕29号)、《四川省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川委厅〔2016〕81号)等文件精神,优化学院绩效工资方案。
(六)医校共育。践行“医校共育、系科融合、理实一体”的办学理念,强力推进产教融合、医校合作。实质性推进与内江市中医医院共育工作,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制,实施“双元”育人模式,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
(七)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加强对中层干部的培养、选拔、教育、管理和监督,建设一支与新时代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德才兼备的中层干部队伍。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队伍。坚持以师立校的理念,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坚持人才引进与校内教师素质提升同步推进,加快推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成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历、学缘、职称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二、工作要点
(一)党的建设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落实《中共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委员会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实施细则(试行)》,努力形成职责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
2.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贯彻落实《中共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委员会贯彻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试行)》,党委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科学、依法、有效管理,牢牢把握学院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强化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意识,落实课堂教学管理办法,严守教学纪律。学校党委每半年要向上一级党组织专题汇报意识形态工作,班子成员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和评议。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的引导和管理,落实“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规范课题研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布,实施师生社团备案制等。
3.守好思想舆论主阵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感染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建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学院正能量。开展“践行十爱·德耀甜城”主题活动,大力表扬和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振师生员工精气神,汇聚发展的强大动力。办好管好宣传栏、报刊、广播等传统阵地。探索“互联网+”时代的思政教育新途径。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与管理,建设好管理好学院官方网站及官方微信、微博。落实新闻发言人制度。选优配强思想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围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定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计划,组织开展好政治理论学习和研讨,中心组集中学习不少于10次。
4.抓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制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方案》,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程、进课堂、进头脑,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以“课程思政”为主线,融通“思政课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努力实现“精准思政”。落实领导干部为师生上党的理论和形势政策课制度,党委书记、院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可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鼓励有专业技术职称的院领导、中层干部为学生上专业课、示范课。按照《新时代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按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贯彻执行《中共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委员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完善培养、选拔、任用机制,按照重品行、重实绩、重公认原则,选好配齐中层干部,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发扬“敢挺、苦干、实拼”精神,践行“忠诚是我魂、工作跟我上、廉政向我看齐”承诺,改进干部管理监督和考核评价机制。分类制定干部培训计划,综合运用挂职实践锻炼、跟岗学习等形式,加强干部教育培养,推动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大提升,增强干部人才队伍适应新时代、落实新部署、实现新目标的能力,适应学院发展需要。注重党外干部、女干部和对年轻干部的培育和储备。
6.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履行政治责任,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院党委决定的贯彻执行,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在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把好政治关。进一步加强系(部)党总支领导班子建设,推行党政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健全系(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提升班子整体功能和议事决策水平。按照《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指导标准(试行)》要求,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常态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主题党日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保障每名党员每年不低于 200 元活动经费。
举办党务工作培训班,提高履职能力。办好党校,举办培训班,宽进严出,提高培训质量。实施“双向培养”计划,坚持政治标准,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做好新时代发展大学生党员有关工作。
7.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贯彻落实十九届中纪委四次全会和十一届省纪委四次全会、七届市纪委五次全会精神,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严防“四风”反弹回潮,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落实《中共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委员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细则(试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严格执行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做好细化分解,落实“一岗双责”,层层签订责任书。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实施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梳理风险防控点,加强对干部人事、招生考试、基建修缮、招标采购、财务管理、科研经费、学术诚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加强专项治理,抓好“以案促改”。坚持廉洁谈话提醒制度,建立健全“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符合学院实际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畅通信访渠道,做好信访工作,虚心接受广大师生和群众监督。加强纪律检查和监督问责,加大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的查处力度。组织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8.加强党对武装、统一战线、群团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常态化爱国主义国防宣传教育机制,把《国防法》《兵役法》《征兵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新生军事理论教育和军训工作列入学院教育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征兵工作各项政策规定,强化政策法纪观念,进一步规范征兵工作程序方法,完成2020年度学院征兵工作任务。成立学院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统战工作格局。切实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支持帮助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成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落实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每人每年 200 元活动经费。做好民主党派和党外代表人士干部的发现培养选任工作。加强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制定《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设立工会专用账户,管好用好工会经费。落实走访慰问制度,根据有关规定做好教职工福利工作。开展积极健康、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加强对共青团、学生会的领导,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加强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发挥院团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9.厚植校园文化,争创文明单位。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广泛深入宣传,促使“精诚济世、仁心善治”的校训入脑入心,充分展现学院“校风、教风、学风”的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激励全体师生奋发向上、拼搏进取,建设师生共同精神家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践行十爱·德耀甜城”等主题活动,加快推进寝室文化、教室文化、环境文化建设,组建大学生艺术团,举办首届大学生艺术节,推进学院精神文明建设,争创市级文明单位。积极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师生的评选活动,文明班级达30%以上。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创文明城市的有关工作。
(二)全面依法治校,提升治理能力
将2020年确定为学院“建章立制年”。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着力推进依法治校,更好地适应现代大学治理需要,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推进有力。
10.贯彻落实《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完善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依法办学治教,完善学院法人治理结构。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施《中共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试行)》《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试行)》,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快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不断完善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社会参与的内部治理结构,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群众组织的作用,健全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机制。尊重并支持学术委员会独立行使学术事务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深化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增强广大干部师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升学校内部治理水平。加强学生宪法法治教育,提高学院普法水平。
11.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能。深化学院内部管理运行模式改革,加强分级管理,形成职责明确、权限清晰的层级管理体系;理顺、优化院系两级权责关系,推动重心下移,扩大系部自主权,充分激发院系两级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同时完善各类监督和考核体系,强化对系部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评估,提高管理效能,全面提高学院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1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内控体系。建立健全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以学院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编制学院制度汇编,形成有章可循,有规能依的法治校园氛围。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严格落实高校财务制度,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抓好财务收支监督、内部控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对专项资金落实情况的审计和检查,强化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建立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办法,优化工作流程,加大环节监督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三)固本强基,狠师资队伍建设
13.强化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素质。按照“四有”“六要”和“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要求,深化师德建设主体责任落实,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落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建立师德诚信档案,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和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考核测评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作为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选树和宣传优秀师德典范,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大力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14.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能力水平。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和专家兼职任教。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医院(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制度,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和专业核心技能。强化老教师“传帮带”,扎实推进新教师培训培养制度。制定教师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扶持和鼓励教师发展,提升教师发展空间。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推动“互联网+”教育理念和模式创新,强化现代信息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环节信息化应用占总课程50%以上。
15.突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坚持人才引进与校内教师素质提升同步推进,加快推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人才30名,其中“甜城英才”不少于10名,力争今年实现在编教职工160人,努力建成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历、学缘、职称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修订完善学院《绩效工资方案》,健全绩效工资宏观调控机制,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内部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符合国家政策、学院实际,反映业绩的收入分配制度。
(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成立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一个拥护,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个热爱,即热爱专业;二个素养,即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三个能力,即生活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的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1123”高素质卫生健康技术技能型人才,适应卫生健康市场需求。
16.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育特色专业。深入开展专业调研,充分掌握各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招生就业情况、专业发展前景,分析市场人才需求现状,进一步优化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特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逐步将护理专业培育为特色专业。
17.推进“三教”改革。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最新行业职业标准、技术标准、岗位规范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接社会需求和岗位标准,以教师队伍、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为重点,推进“三教”改革,因材施教,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一是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基础工作,按照“四有”和“六要”的要求,通过学习职业教育文件、教学研讨活动及信息化培训,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资源利用能力,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二是结合专业特点选优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结合实际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动态调整教材内容。三是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以及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利用实时互动、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手段,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
18.建设实习基地,推进医校共育。着力践行“医校共育、系科融合、理实一体”的办学理念,强力推进产教融合、院校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医院)合作新模式,实质性推进与内江市中医医院医校共育工作,充分发挥校企(医院)双元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制进行“双元”育人,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结合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建设实习基地,与至少10家医院(单位)签订共育(实习)协议,为学生见习、实习奠定基础,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服务社区建设急需紧缺专业人才。
19.试点1+X证书制度,探索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坚持育训结合、内外结合、长短结合,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结合实际系统设计护理、助产等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路径,促进书证融通。对应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在人才培养培训方案的设计、教学和培训标准的制订、教学和培训过程的交替、教学和培训的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做好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有关专业教学标准的衔接,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形成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与就业能力提升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和非学历教育考试。
20.创新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医院)、学院等多方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强化教育教学督导。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聘请专业督导,做好日常教学质量监控,教学副院长、教务处、各系部负责人每学期每人听课不少于10学时,其他院领导、中层负责人每学期每人听课不少于4学时,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21.探索科研育人长效机制。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科研理念,成立学院学术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鼓励教师基于教育教学、实验实训、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实践性研究,使教育科研服务于教育教学、服务于社会。力争2020年省、市级科研立项各1项。扎实开展学术活动月各项活动,举办科研学术活动不少于10场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教研活动、学术会议,撰写学术论文,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五)加强学管工作,促进学生成长
创新学生工作理念,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生工作的根本任务,成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完善团委会、学生会组织,完善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加强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党政群齐抓共管,各部门紧密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的学生服务管理工作机制。
22.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四川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9—2023)》,重视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根据相关规定配强配齐辅导员,建立健全辅导员、班主任考核制度,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23.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成立学校德育工作委员会,定期开展班主任、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学工管理部门德育教育交流,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宣扬正确“成长观”,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育成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一体化建设,建立德智体美劳教育有机融合、协调发展长效机制。
24.扎实做好学籍管理、资助管理和评先评优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扎实做好学籍管理、资助管理工作。按照国家规定,做好学生资助减免宣传、系统录入、评选公示和上报等工作。建立健全评先评优制度,表彰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
25.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立健全新生心理普查、心理问题指导、学生危机干预机制,成立心理辅导站,充分发挥心理课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积极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关注特殊困难学生及其心理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强化学生体能锻炼,深化教体融合,积极参与“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搭建师生艺术教育成果展示平台,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成长档案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校园文化艺术节、志愿服务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组织师生无偿献血400人份以上。
(六)扩大招生规模,确保生源质量
26.细化措施,确保招生规模和生源质量。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创新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落实招生措施,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计划招生1500人。落实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做好单独考试招生和普通高考(含对口高考)招生工作,根据生源结构,合理调整文理科高中毕业生比例和中职毕业生比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升学需求。强化小专业招生措施,平稳各专业招生人数,促进专业平衡发展。做好五年制高职招生和2021年新增招生专业申报工作,积极筹划学生专升本相关工作。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
(七)强化日常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27.抓实疫情防控,筑牢安全防线。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严肃组织纪律,压实疫情防控责任,落实落细各项防控要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防止疫情在校园蔓延。持续做好复学前后疫情防控工作,把健康教育和心理抚慰作为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重要内容,不断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8.强化保障手段,确保安全稳定。建立健全学院安全稳定风险防控体系,推进学院安全稳定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建设。加强学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制定《突发事件安全预案》,做到全覆盖、能操作、常演练、常更新。强化“三防”建设,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严格执行学院安全稳定双组长制、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隐患排查与整改,严防校园暴恐事件,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维护学院安全稳定。定期举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乘车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校园网贷安全等各类专题知识讲座。做好重大节假日、纪念日和敏感期、特殊事件发生期间学院的安全稳定和校园反恐防范工作。加强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衔接,做好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做好师生员工卫生保健、健康教育、学院防疫工作,开展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维护学院安全稳定。
29.强化保障能力,提升办学条件。完善图书资源建设机制,切实提高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档案馆建设,规范档案管理。多渠道建设教学资源库,搭建网络教学与学习平台,实现数据共享,逐步实现校园的智慧化。健全并严格执行学院资产管理制度,确保学院资产安全、高效、合理使用。建立健全后勤服务监管工作制度,加强后勤服务外包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后勤外包工作规范有序,权责利清晰;加强食堂、超市和宿舍管理,强化后勤服务质量,保证师生满意。标准化寝室建设数达100%。启动学院二期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
30.全面统筹安排,抓好职业培训。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抓实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工作,积极申报市级“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岗位资格认证培训、证书培训、技能培训等非学历教育高质量职业培训,增强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300人次。
31.加强对外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的学习交流,积极探索联合办学新模式;加强与上级、地方和社会行业的联系与交流,促进合作发展。加强与主管部门及省级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政策指导及项目支持,推动学院高质量稳步发展,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地址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汉安大道东四段368号 联系电话 0832-5173000 咨询QQ 3385308542 招生电话 0832--2029779 0832--2029339 官方邮箱 njnhvc@163.com 院长信箱 njwjy368@163.com 邮编 641100
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19176号-1(njnhvc.com) 蜀ICP备19019176号-2(njnhvc.edu.cn) | 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